首页

中国女王重口味

时间:2025-05-28 03:57:15 作者:编蛋兜做香囊 港澳台大学生走进南京江宁体验端午节传统民俗 浏览量:73525

  中新社昆明11月15日电 题:“China Travel”何以成为国际热词?

  ——专访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明庆忠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杨森

 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

  今年以来,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奔赴中国展开“特种兵式旅游”,他们在各大城市和景点边吃边逛边拍视频。一时间,“China Travel”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词和流量密码。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前7个月,入境外国人1725.4万人次,同比增长129.9%。今年三季度,入境外国人818.6万人次,同比上升48.8%;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.5万人次,同比上升78.6%。

  为何越来越多外国人选择来华旅游?中国旅游如何更好与世界接轨?近日,中新社“东西问”邀请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明庆忠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杨森(Yereth Albert Jansen)展开对话。

7月20日,中老边境磨憨铁路口岸首位144小时过境免签旅客向民警咨询相关政策。磨憨边检站 供图

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:

  中新社记者:从古至今,国际友人如何通过旅游认识中国?

  明庆忠:在古代,中国多被称为丝国、瓷器之国,盖因其丝、瓷器远销海外,亦可见中外商旅往来由来已久。

  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中国就与西亚、中亚地区有文化交流。例如,来自南天竺(今印度)的达摩,在中国多地游历,对中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。

  到元代,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将中国形象传播至欧洲,哥伦布、达·伽马、麦哲伦等航海家,都是其忠实读者。

  明清时期,随着商贸发展和人员往来增多,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和拓宽。《利玛窦中国札记》《英使谒见乾隆纪实》等书,以文字、插图等形式记录下当时的中国。

  如今,中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,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,成为世界旅游大国。带着好奇,越来越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、旅居。他们在中国的体验和感受化作鲜活的视频,传播到世界各地。今年5月,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《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》报告显示,中国成为唯一进入促进旅游业发展前10名的发展中经济体。

  杨森:成书于13世纪的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,对后世的航海家、探险家、旅行者产生深远影响。

  此外,据我所知,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·洛克(Joseph Rock)在1922年至1949年间游览了云南丽江、迪庆等地,其所著的《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》一书,向世界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理风貌、人文风情和历史文化。

  但事实上,直到今天,大部分西方人对中国仍缺乏深入了解,受马可·波罗等人的冒险故事影响,不少人对中国的印象依然只是古老、神秘。很多西方人通过阅读当地新闻认识中国,但了解到的信息可能是片面、负面的,甚至是不真实的。眼见为实,我认为旅游是让外国游客客观了解中国的最好方式。

8月20日,众多游客在云南昆明老街拍照打卡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
  中新社记者:为何近期越来越多外国人选择来华旅游?

  明庆忠:一方面,中国的文化、美景、美食等对外国游客有很大吸引力。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显示,超六成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,美食、医疗保健、购物等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。

  另一方面,中国不断优化入境旅游体验。近年来,中国通过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、全面互免签证国家、72/144小时过境免签等适用范围,以及放宽口岸签证申办条件等一系列措施,持续优化入境程序,畅通入境通道。此外,在全球主要旅游目的地、国际知名展会上,中国也全方位、立体化开展“你好!中国”国家旅游形象海外推广活动。同时,中国在产品供给、交通连接、便利化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,显著提升了海外游客赴华旅游意愿。

  杨森:新冠疫情期间,中国入境旅游几乎陷入停滞。近年来,随着中国不断优化、提升外国游客来华的便利度,入境游市场逐渐恢复,游客数量自然随之上升。

  中国地大物博,不同类型的景观,不同风格的城市,以及逐渐兴起的乡村旅游、生态旅游等多元旅游产品,都对海外游客产生了吸引力。

  此外,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,如高铁、城市建设等,打破了不少西方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刻板印象,也成为吸引海外游客的因素之一。

  中新社记者:旅游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?

  明庆忠:入境中国的游客中,很多外国博主都拍摄、制作了旅游视频。广场舞、大熊猫、乡村……他们的镜头展现了一个立体丰富、多姿多彩的中国,这些视频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大量观看者。可以说,旅游成为外国友人认知并喜爱中国的窗口。

  同时,随着签证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和国际航线快速复苏,中国民众出国旅游热情高涨。在了解他国历史、习俗与风情的同时,他们也以自信和开放包容的状态展现中国形象。

  中国出境游客增长也在推动国际旅游业回暖。据《世界旅游交易会全球报告》预计,2024年至2033年中国出境游价值将增长131%。

  杨森:旅游是消除误解与偏见的良方。旅游业的发展能反映中国在经济发展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就与潜力。当国际游客踏上中国的土地,亲身体验这里的生活和文化,往往会形成更全面、积极的中国印象。

  同时,旅游也成为吸引国际人才和投资者的渠道之一。当亲眼看到中国的市场活力、社会环境和热情好客的人民,无疑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决心在中国工作、生活或投资。

2022年7月12日,游客穿上民族服装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体验旅拍。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

  中新社记者:近年来,跨境旅游市场和游客发生了哪些变化?

  明庆忠:2023年至2024年,全球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,跨境旅游人数和支出都明显增加,旅游市场出现了不少新动向和新趋势。例如,亚太地区因机票、酒店和旅游产品性价比高,成为全球热门旅游目的地。

  游客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。世界旅游联盟发布的《2023—2024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》显示,在出国旅游时,游客倾向于在美食和娱乐等体验性消费上投入资金,也更加愿意为深度游和沉浸式体验支付费用。

  此外,出国旅游的群体正逐渐年轻化。年轻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,更注重性价比,偏好轻松自由的旅行方式。

  杨森:近年来,体验性强、深度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受到游客青睐。以泰国为例,当地推出学习泰国料理的旅游项目,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,还能让他们深入体验当地文化与风俗。

  中新社记者:中国旅游如何更好与世界接轨?

  明庆忠:目前,中国入境旅游仍存在客流增速低、外国游客占比小、客源结构单一、创收水平低等问题,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入境旅游的中长期规划,重点关注客源市场、配套政策、产业布局、人才培养等。

  在宣传方面,可参考泰国、澳大利亚等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做法,创新境外宣传推广的体制机制,也可与境外组团社合资开展中国市场拓展。

  面对入境旅游新形势,要考虑产业链的重构,思考商业模式的优化与变革。应大力发展旅游新产品、新场景,提供更多选择,持续推出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体验项目和活动,并提升便捷化服务。

  杨森:在对外推广中国旅游方面,尽管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在中国占据重要地位,但不少外国人依然习惯通过官方网站获取信息。因此,建议中国旅游企业和景区建立官方网站,提供景点介绍、线路规划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,以便外国游客轻松获取所需。创建网站时,应确保其与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、用户习惯等相契合。同样,海外社交媒体运营、国外推广会以及其他宣传活动,也应根据市场的特点设计和策划,确保内容符合当地受众需求和期望。为此,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中使用国际专业团队。

  在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方面,中国可以继续提升互联网使用、多语种服务、移动支付、景点预约、租用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便利化程度,同时积极开发定制化、个性化的旅游产品,以满足外国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。(完)

  受访者简介:

明庆忠。受访者供图

  明庆忠,二级教授,博士后合作导师,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、旅游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、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。长期关注区域地理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,主持各级纵向项目40余项,编制全国旅游规划100余项。出版著作30余部,发表论文300余篇。

杨森。受访者供图

  杨森(Yereth Albert Jansen),荷兰籍,达领文化传媒(上海)有限公司CEO、亚太旅游协会(PATA)主席特别顾问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(UNWTO)专家、山东省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专家、上海国际旅游形象公益推广人。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前8月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值超3万亿元

“刚参加工作时,我还抡不起十几公斤重的榔头。现在,即便是重体力劳动,我也不在话下。”走出校园3年多,刘崟琥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,在新疆各个产油区留下了足迹。“我父母一直教导我,‘国家发展需要年轻人,要时刻做好奉献的准备’。”为了按时完成任务、提升产量,正月初六,刘崟琥就告别父母回到井上加紧作业。“选择了扎根边疆,选择了石油行业,就要坚持到底,以青春奉献祖国!”

“00”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?当地回应质疑

8月21日电 据香港“点新闻”报道,“微博政务”统计,截止目前,已经认证的香港特区政务微博数量达到170余个,包括特首李家超、政务司司长陈国基、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、保安局局长邓炳强等。特首办辖下传讯秘书谢振中、特别助理黄芷渊等亦有开通微博,与葛珮帆、何君尧、梁美芬等诸多议员及香港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、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的微博等一同构成行政、立法的政务社交媒体矩阵。

中新健康|董宇辉带货被指虚假宣传 涉事方:清者自清

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栾振东说,传统柱状沉积物取样器取样口径多在110毫米左右,500毫米大口径沉积物取样并不是简单的取样管口径变粗。取样口径的加大,带来了取样管连接困难、贯入深度小、管内样品脱落、吊装困难等诸多问题。

争夺激烈,阵容豪华!谁拿到了朔尔茨访华团“登机牌”?

在我看来,这正是受到中国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家里消除极端贫困的启发。毫无疑问,不论是卢拉总统第一任期期间提出的零饥饿计划等倡议,还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“精准扶贫”理念,对于这个联盟来说都是非常有用和具有启迪意义的。

从手工采茶到宋代点茶 国际友人体验中国茶文化

相关资讯
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筑牢教育强国根基

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吐故纳新、开放包容、博观约取的精神品质,鼓励创新精神,营造创新环境,正需要这样的价值取向。从科研规律来看,创新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,宽容失败才能激励创新探索。在基础研究领域,“从0到1”的颠覆性创新是小概率事件,历史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长期钻研积累的结果。因此,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涌现,需要给予科研工作者长期稳定的支持环境,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干扰,完善创新风险管理机制,将容错免责机制纳入制度安排。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是国家创新的活力所在。坚持宽厚待才,积极整合政策、资金、技术、市场、数据等资源,引导青年人才放下包袱,潜心研究,甘坐冷板凳,克服急功近利倾向,作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,勇于向未知领域进军,提出新理论、开辟新路线。开放合作历来是支撑科学发展的必要基础,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闭门造车,通过交流互鉴汲取人类优秀智慧成果同样重要。秉承开放创新、合作共赢理念,坚持共育共建共享,将全人类共同利益福祉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眼点,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,开展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协同攻关,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,构建更大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宽领域、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局面。

热门资讯